【系列介绍】
反思,对每位教师而言并不陌生:
无论是课后写下“这个环节需要调整”的笔记,
还是盯着学生作业时皱眉思索“学生犯错的原因”,
又或是在学生突然进步后的欣喜复盘——
这些教学日常中的“主动觉察力”,正是教师反思的起点。但现实中,95%的反思往往止步于此:
▸ 发现问题 → 焦虑 → 下次继续试错 → 再遇新问题
▸ 灵光乍现 → 没及时记录 → 同类困境重演 → 挫败感加深
如何让反思真正“发生质变”?关键在于方法的升级与体系的构建!本期“外研新视点”特别邀请四川师范大学郑鸿颖教授,携《如何成为反思型教师》一书做客直播间,带你从“感性觉察”迈向“系统进阶”,深度解析“反思型教师”的底层逻辑与核心能力。
【讲座内容】
为什么要成为一名反思型教师?
如何借助反思工具进行高效反思?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反思的契机?
如何通过教学反思提升课堂教学成效?
【专家简介】
郑鸿颖,英国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外语教育、教师教育。担任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四川分中心理事长。担任多个SSCI学术期刊和Springer等国际出版社审稿人,并担任多家国际和国内学术期刊编委。在SSCI和CSSCI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研和参研国家社科、教育部、省级课题十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