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语言学研究主要领域与前沿问题

应用语言学研究主要领域与前沿问题
0人加入学习
(0人评价)
学时 16.0
学时 16.0
学习有效期 180 天(随到随学)
承诺服务
该课程属于 许国璋语言高等研究院 · 应用语言学系列 请加入后再学习
课程介绍

【友情提示】

1. 如需邀请函,请点击 下载邀请函

2. 本课程学习有效期为180天。

3. 有任何疑问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服务时间:8:30 - 23:00

    外研在线:4008-987-008

【应用语言学研究系列课程简介】

应用语言学研究系列数字课程由北京外国语大学许国璋语言高等研究院(以下简称“许国璋高研院”)与Unipus教师发展联袂策划推出。许国璋高研院是2015年北京外国语大学为纪念我国著名英语教育家、语言学家、语言哲学家许国璋先生诞辰100周年而成立的。自成立以来,许国璋高研院一直致力于以严谨的治学态度专业的学者团队以及优质的学术资源培养杰出的语言学研究人才、产出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语言学研究成果,从而推动中国语言学学科的长远发展。

本系列课程旨在帮助学员了解应用语言学研究的研究对象、发展历程、主要领域、前沿问题和基本方法。学习本系列课程后,学员应能够对国内外应用语言学的发展状况和主要脉络有基本的了解,并理解语言与认知、语言与教育的基本关系和与之相关的核心问题和前沿问题。同时,通过研究案例帮助学员了解定量、质性、混合等方法在应用语言学研究中的应用。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应用语言学研究系列数字课程第二季课程。课程旨在帮助学员理解语言与认知、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教育的基本关系和与之相关的核心问题和前沿问题。

语言与认知的关系密不可分,相关研究一直在不断深入,是应用语言学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为阐释语言与认知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者们提出了不少理论和假设,这些理论对二语学习和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是广大外语教师和应用语言学研究方向的研究生需要了解的知识。本课程第一章“语言与认知”将概述这一领域的发展,重点介绍对二语学习和教学有着重要影响的理论或模式,其中包括普遍语法、基于使用的语言习得理论、信息加工理论、互动理论、复杂系统理论,同时结合外语学习和教学讨论这些理论的应用价值,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本章包括“第二语言学习的认知心理”与“社会认知理论与第二语言学习”两部分内容。

本课程第二章“语言与社会”包括两部分内容,分别介绍社会与语言的关系、社会对语言的影响以及语言对社会的影响。课程内容包括社会语言学及语言社会学的核心概念,如语言能力、交际语言能力、语言社团、方言与语言变体、沃尔夫假说、语言标准化、语言接触、语言转用、皮钦语及克里奥语、语言政策与规划、语言与民族建设、语言与教育、语言与社会发展、语言与国家安全、多语制与个人多语能力等。理论概念与实例结合,用例证、图片和数据解读语言与社会的关系。

语言与教育作为语言的实际应用领域,是应用语言学的传统研究课题,随着社会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通过研究找到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走出语言学习、教学与研究实践中的困境,是广大外语教师和相关领域研究者亟待突破的议题。本课程第三章“语言与教育”将阐述该领域的理论核心与前沿发展,提供由理论到实践的立体视角。本章包括“二语教学的本质与特点”、“二语教学教什么?”与“产出导向法的理论与实践”三部分内容,深入剖析二语教学研究中需要关注的方面,提出产出导向型教学法的理论依据,总结其实际应用,指导教研工作者将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

 

【主讲专家】

           文秋芳

北京外国语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外语与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语言能力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许国璋语言高等研究院院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英语教学研究分会会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应用语言学》主编、《中国外语教育》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应用语言学,研究兴趣包括二语习得、教师教育与发展、外语教学方法、语言政策与规划等,先后在境内外发表论文近160篇,出版专著17部、编著8部、教材7部,主持30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研究项目。多次获得国家级和各类省部级教学奖,向国家政府部门提交了10多篇咨询报告。

           王初明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博士生导师、云山资深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讲席教授;曾任第五、六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会会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首任主任、学术核心期刊《现代外语》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为二语习得研究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两次、省级教学成果奖四次;主要论著有《应用心理语言学—外语学习心理研究》、《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自我概念研究》、《外语是怎样学会的》、“中国学生的外语学习模式”、“以写促学”、“外语写长法”、“外语语音学习假设”、“论外语学习语境”、 “补缺假设与外语学习”、 “学相伴用相随—外语学习的学伴用随原则”、“读后续写”、“以续促学”等。论文发表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现代外语》、《外语界》、Language Learning, Applied Linguistics等国内外核心期刊。

          戴曼纯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兴趣有句法学、第二语言习得、外语教学、语言政策等。现为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教师,《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杂志主编,中国语言学会语言政策与规划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国家语言文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外语应用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国家标准《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研制专家。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多种,代表性著作有《最简方案框架下的广义左向合并理论研究》《中国英语学习者L2句法发展研究》《国外语言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等。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国家语委重点项目多项,曾获北京市第五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

 

【课程目录】

 

【授课语言】

本课程授课语言为中文,各语种学习者、研究者均可加入本课程的学习。

 

【课程特色】

精品课程: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许国璋语言高等研究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精品课程;应用语言学领域知名专家担任主讲

科学系统:课程内容科学系统,全面阐释语言与认知、语言与教育的关系及与之相关的核心理论与问题

研究前沿:课程涵盖核心理论的同时,探讨语言与认知及语言与教育领域前沿研究成果及研究热点,帮助学习者发展自己的研究方向

 

【课程目标】

如果您是语言教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您将:

1.深入了解应用语言学这一研究领域,通过对语言与认知、语言与教育相关理论及研究方向的学习,发展自己的研究选题、形成研究设计;

2.全面理解语言与认知、语言与教育的关系及与之相关的理论,助力语言教师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如果您是语言专业或应用语言学方向的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您将:

1.深入了解应用语言学这一研究领域,通过对语言与认知、语言与教育相关理论及研究方向的学习,发掘自己具体的研究方向及论文选题,并撰写出应用语言学研究相关的学术论文

2.从认知与教育的角度更全面地看待和理解语言学习,培养更科学、高效的语言学习策略

 

【证书机制】

 

 

【适合人群】

1. 外语教师,尤其是对应用语言学、二语习得、语言与认知、语言与教育等感兴趣的教师或研究者;

2. 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的高年级本科生及研究生;

3. 对应用语言学感兴趣的任何学习者。

 

【推荐阅读】

Atkinson, D. 2011. Alterna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bingdon: Routledge.

Atkinson, D. 2014. Language learning in mindbodyworld:  A sociocognitive approach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Language Teaching, 47, 467-483.

Ellis, N. C. 2006. Selective attention and transfer phenomena in SLA: Contingency, cue competition, salience, interference, overshadowing, blocking and perceptual learning. Applied Linguistics, 27, 164-194.

Ellis, R. 2016. Focus on form: A critical review.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20, 405-428.

Eskildsen, S. W. 2012. L2 negation constructions at work. Language Learning 62, 335-372.

Goldberg, A. E. 2006. Constructions at work.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Jarvis, S. & Pavlenko, A. 2008. 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language and cognition. New York: Routledge.

Mitchell, R., Myles, F. and Marsden, E. 2013.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theories. 3rd edition. London: Routledge.

Odlin, T. 2005. 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and conceptual transfer: What are the concepts? 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5, 3-25.

Pavlenko, A. 1999. New Approaches to concepts in bilingual memory. Bilingualism, Language and Cognition, 2, 209-230.

Pawley, A., & Syder, F. 1983. Two problems for linguistic theory: Nativelike selection and native like fluency. In J. Rochards & R. Schmidt (Eds.),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London: Longman.

Pickering, M. J., & Garrod, S. 2004. Toward a mechanistic psychology of dialogue.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 27, 169-226.

Robinson, P. (Ed.). 2001. Cogn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instruc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Robinson, P. & Ellis, N. C. 2008. Handbook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NY: Routledge.

Slobin, D. 1996. From “thought and language” to “thinking for speaking”. In Gumperz, J. and Levinson, S. (Eds.) Rethinking linguistic relativit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Tyler, A. 2010. Usage-based approaches to language and their applications to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J]. 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30, 270-291.

Tomsello, M. 2003. Constructing a language: A usage-based theory of language acquisition [M].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Tomasello, M. 2000. First steps toward a usage-based theory of language acquisition. Cognitive Linguistics, 11, 61-82.

The“Five Graces Group”. 2009. Language is a complex adaptive system: position paper. Language Learning, 59, 1-26.

Trofimovich, P. & Kennedy, S. 2014. Interactive alignment between bilingual interlocutors: Evidence from two information-exchange tasks. Bilingualism: Language and Cognition, 1-14.

Wang, C. & Wang, M. 2015. Effect of alignment on L2 written production. Applied Linguistics, 36, 503-526.

Yu, L. & Odlin, T. 2015. New perspectives on transfer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Bristol: Multilingual Matters.

 

 

 

 

授课教师

北京外国语大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员动态

还没有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