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量化研究

默认教学计划
682人加入学习
(1人评价)
价格 ¥199.00
学时 4.0
学时 4.0
教学计划
学习有效期 180 天(随到随学)
会员免费学 购买课程

(2)设计研究方案

讲研究问题变量化

将研究变量操作化

按操作定义设计(或寻找)测量工具

抽样

预测(pilot study)/或小范围实验

根据研究问题及数据类型选择适当的统计方法

对测量工具(或实验步骤)进行评判和/或改进

实测

 

(3)分析研究数据

以研究问题为纲进行分析

以数据类型为据选择统计方法

以写作规范为准汇报分析结果

以前人文献为照对比异同

 

(4)得出研究结果

明确说明研究问题是否得到解决

讨论研究结果的启示及意义

讨论研究结果的普遍性(即外在效度)

分析研究结果的局限性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研究问题-研究设计--数据分析-研究结论

相关的理论---- 扩展、修正的理论以及新知识

 

[展开全文]

2. 量化研究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2.1 实验研究

2.2 准实验研究

2.3 调查研究

2.4 元分析

 

2.1 实验研究

定义:实验是一种研究情景,在此情境中至少涉及一个自变量,即实验变量,它是研究者精心涉及或控制的。

特点一: 随机抽取被试

随机抽样是指研究总体钟的个体被选为研究样本的几率是相等的,而非人为决定,亦非现成的群体。常用的随机抽样方法是“抽签”, 如果总体人数较大,且选择的样本量也较大,可以采用随机数表进行抽样。

特点二:至少涉及一个实验变量

在研究钟,研究者精心涉及或者加以控制的自变量叫实验变量。它由两个(或以上)水平(或称实验处理)构成。

特点三: 确保实验效度
实验效度就是实验的有效性,分为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内在效度指研究结果能被明确解释的程度;外在效度指研究结果的可推广度。

干扰实验效度的因素举例

测量程序不统一会干扰内在效度

测量频率高会干扰内在效度

霍桑相应会干扰外在效度

测量与实验处理发生交互作用会干扰外在效度

........

实验研究的类型举例

类型一: 后测控制组设计

RG1 X O1 (实验组)

RG2 --- O2(控制组/对照组)

 

类型二: 前测-后测控制组设计

RG1 O1 X O2 (实验组)

RG2 O3--O4 (控制组)

RG : radom group ;X 实验处理;---不进行实验处理; O1 实验组

前后测可以采用同一份试卷,也可以采用难度和内容相当的两份试卷。

类型三:所罗门四组设计

类型四: 因素设计

类型五:重复测量设计

2.2 准实验研究

定义:是指在实验中,使用原始组作为被试,而不是随机安排被试接收是

 

2.3 调查研究

定义: 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量化研究方法,通常用来描述现状,或探索/解释社会(或心理)变量之间的关系。

特点:

对自变量的控制组相对较少(因为处在自然条件下)

对研究结果的解释比较模糊(因为多变量交叠)

研究结果的外在效度较高(因为处在自然条件下)

需要进行设计(主要依靠提高信度指标)

调查研究类型举例:

横向设计

纵向研究:

趋势研究(每次样本不同,但总体相同)

群体研究 (每次样本相同)

[展开全文]

3. 量化研究的设计

量化研究设计:

定义:对选择被试、收集数据和统计分析等方面进行科学规划的过程

特点:结构化、规范化、科学化

任务:控制变异

目的:使研究者对数据做出有效的解释

 

控制变异的方法

方法一:随机化处理

方法二:增加自变量

方法三:保持因子恒定

方法四:统计控制

 

4. 量化研究的优势与不足

优势: 能分离式地考察变量间的相互关系

能得出有关总体趋势或规律性的结论

具有推广性

不足:难以考察真实条件下的变量间关系

难以得出有关个体特征的结论

“设计失败,全盘皆输”

[展开全文]

研究选题的挖掘

---以学生学习第二语言为例

 

Contents

Definition of SLA

Aims of SLA 

Perspectives of SLA

Frameworks or SLA

 

1. Definition of SLA

SLA is a term that refers 

To the study of individuals and groups who are learning a language subsequent to learning their L1 as young children, and 

to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that language 

 

2. Aims of SLA

In trying to understand the process of SLA, we are seeking to answer three basic questions:

(1) what exactly does the L2 learner come to know ?

(2) How does the learner acquire this knowledge ?

(3) Why are some learners more successful than others?

3. Perspectives of SLA

The tudy of SLA involves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developed from the 1950's) and has yielded important insights. 

Generally speaking, there are three main perspectives:

Linguistic

Pschological

Social

Linguists emphasi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in the languages that are being learned , and 

the linguistic competence (underlying knowledge) and linguistic performance (actual production) of learners  at various stages of acquistion

Pyychologists and psycholinguists

emphasize (how)

 The mental or cognitive process involved in acquisition, and

The representation of languages in the brain

Socialinguists and social psychologists

emphasize

Variability in learner linguistic performance, and more extended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pragmatic competence) and

Group-related phenomena, such as identity and social motivation, and the interactional and larger social contexs of learning.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