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念
1. 外语课程思政的误区
1.1 混淆了语言和言语的功能
1.1.1 语言符号的系统功能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思维的工具、思想的外壳、人生斗争的武器、社会资本
1.1.2 话语功能
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安全
1.1.3 语言和话语的区别
- 语言符号系统价值中立,可以为不同阶级和意识形态服务
- 话语则不同,凡是说出的话和写出的文章就有价值导向、强烈的意识形态取向
- 教材中出现的不是语言,二是用来表达作者思想的话语,因此我们不能把它作为价值中立的语言处理(教材是带有价值观念的话语体系)
- 教授语法规则、语音规则本身可能不具有育人功能,但语言课程必须具有育人功能。(运用的例子有话语功能)
- 语言给功能不等于课程的功能,英语的工具性不等于英语课只有功能性,任何的课程都具有育人的功能。
1.2 混淆了专业课程与外语技能训练
为什么要以“人的发展”为依据?(文秋芳,2002)
-大学四年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单一的语言训练,导致学生虽有熟练的语言节能,但可能不具备高等教育毕业生应该具备的素质与能力。
-如果外语专业只强调语言技能训练,不注重大学生全面发展,从本质上说,这样的外语课程不能算是外语语言教育,而只能是语言技能训练。
-这样的外语教师只是一般的语言技能训练者,而不能算是从事高等教育的教育工作者。
陈毅对北京市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讲话时着重讲了政治与专业的关系问题。(我校“技术+政治”鲜明属性)
-专业学习和道德教育不能两张皮,也不能够分开
1.3 课程思政如何落实
1.3.1 外语课程思政功能要具体化,可操作
1.3.2 外语课程的思政功能内嵌在核心知识和核心技能的训练和培养中
- 关键能力说(新时代高校外语课程中关键能力的培养)
- 外语学科的关键能力(对照国家政策、职场要求)
- 关键能力包含的要素及其功能关系(核心知识技能是基础<学科专业的独特性>、价值观是方向、情感品格决定学习学习核心知识的效力<有效>、自我管理决定效率)
- 如何设计教学很重要
- 老师必须有意识的备课
1.3.3 如何在有限课堂时间抓住核心知识节能?
1. 针对核心知识
(1)核心知识的范围
- 语言本体知识(语音、语法、词汇、语用)
- 语言承载的知识
(2)面临的挑战
(3)应对挑战的策略
- 学习语言中具有无限生成能力的知识(乔姆斯基的理论;语音规则、语法规则有限,但具有无限生成能力,获得词汇的能力、拓展词汇的能力)
- 对于不具有生成能力的知识: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拓展词汇的方法)
2. 针对核心技能
(1)技能的范围
- 语言技能(听、说、读、写、译)
- 非语言技能(表情、手势等)
(2)面临的挑战
(3)应对挑战的策略
- 选择性的将知识转换为技能需要大量时间练习
- 让学生学会知识转换成技能的方法
情感性格(不是面面俱到,言传身教,自信、乐观、求新好学等)
自我管理(以身作则)
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冰山理论
表面:核心知识、核心技能
表里:情感品格、自我管理、核心价值观
3. 关键能力内在要素在教学中的关系
- 语言知识和技能既是语言能力的一部分,又是培养其他关键能力的载体;
- 每种关键能力都要以核心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为出发点,但不是重点,要把其他关键能力要素融入到知识、技能的教学中去
落实外语课程思政的主体责任人
(1)教材编写者(育人的设计师)
- 教材内容的选择
- 练习项目设计
(两方面都包含核心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蕴含情感品格、自我管理)
(2)授课教师(育人的工程师)
- 理解教材(梳理核心知识、技能、价值观等)
- 课堂教学设计(确立师生共用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材料、设计教学活动、确立教师专用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