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按:继2017年外研社U讲堂推出金檀与陆小飞主编的“语言、数据与研究”系列数字课程以来,该课程受到广大外语教师、研究生与高年级本科生的广泛好评。为此,外研社U讲堂决定推出“学者笔谈”,作为该系列课程的一个特色栏目。“学者笔谈”系列由两位主编的线上语音讲座内容所构成,重点分享他们在科研选题、文献阅读、工具使用、数据分析与论文撰写等方面的经验与反思。今天要与大家分享的是“学者笔谈”系列的第四篇:如何迅速找准量化研究问题?
在学术期刊论文发表之路上,
-
高校外语教师与研究生应该如何提出量化研究问题?
-
量化研究问题的作用是什么?
-
量化研究问题主要有哪些来源?
-
该如何表述量化研究问题?
为帮助高校外语教师与研究生在今后的研究中迅速找到自己的量化研究问题,Unipus教师发展特邀中山大学金檀博士就“如何迅速找准量化研究问题”,结合他个人论文发表以及论文评审的经验和反思,与大家探讨研究问题的“来源”“分类”和“表述”,解读“忽视问题”的误区。
本文分三部分:
一、研究问题的作用;
二、研究问题的来源;
三、量化研究问题的分类和表述。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金檀博士的经验分享和反思总结。
主讲人:金檀
香港中文大学博士,现任中山大学副研究员,主编外研社U讲堂“语言、数据与研究”系列课程。研究方向为语言测试、人工智能与混合学习,检验“口语区别特征”,搭建演讲例据标准库;设计“阅读难度调控”,开发英汉文本指难针;探究“资源话题推荐”,研制读着去讲案例课。在Language Testing、TESOL Quarterly、IEEE Transactions on Knowledge and Data Engineering、Information Sciences、《现代外语》与《心理科学》等发表论文30余篇。
如何迅速找准量化研究问题?
1. 研究问题的作用
首先,我们来讲一讲,“研究问题”究竟有什么作用呢?我们先来看一下在国际上外语教学领域内历史最悠久、已有一百年历史的期刊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MLJ)是怎么说的吧。下图是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的投稿指引。
从图中,各位老师可以看到,在投稿指引中,MLJ首先强调的是无论什么研究,都需要一个“研究框架” (theoretical framework)。确定了清晰的研究框架之后,我们就要提出“研究问题” (research questions);有了明确的研究问题之后,我们才能设计“研究方法” (research design and data collection)。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研究问题”在我们的整个研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起到了“承上启下、核心枢纽”的作用。因此,找准研究问题,就成了我们顺利完成研究的关键。
研究问题是我们做学术研究的关键,同样,它也是我们读懂学术论文的关键。在阅读SSCI上的长篇论文时,“研究问题”给我们提供了一条捷径。如果你想快速抓住“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的脉络,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呢?我们的建议就是先把论文的题目和研究问题拿出来一起看,找出这篇论文的“核心概念”和“研究焦点”。那么,“核心概念”和“研究焦点”又是什么意思呢?通俗地讲,“核心概念”就是别人之前做过的,而“研究焦点”就是你即将要做的。以我们2013年发表在Language Testing期刊上的一篇文章为例,下图中分别是这篇论文的题目和研究问题。
从图中,大家可以看到,这篇论文的题目为“Distinguishing features in scoring L2 Chinese speaking performance: How do they work?”。研究问题有两个,第一个是“In what way does each of the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relate to the scores?”,第二个是“How do the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contribute to the scores?”。我们把这篇论文的题目和研究问题放在一块儿来看,就可以发现,这篇论文的“核心概念”是 “distinguishing features”,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区别性特征,而“研究焦点”就是“how do they work”,也就是这些区别性特征究竟是如何发生作用的。
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很快抓住这篇文章最核心的内容啦。我们就可以预测出,这篇文章的“文献综述”部分可能主要围绕核心概念“distinguishing features”展开,后续的研究方法可能就是围绕研究焦点“how do they work”设计。可见,研究问题就是我们阅读学术论文,理解并分析他人研究的关键。当然,关于“文献综述”和“研究方法”的具体实施和操作,以后有机会我们再和各位老师分享。下面还是继续来说“研究问题”。
2. 研究问题的来源
刚才我们大致了解了“研究问题”的承上启下、核心枢纽的作用。那么,究竟“研究问题”是如何形成的呢?或者说,“研究问题”主要有哪些来源呢?过去在为外语教师和研究生们讲授量化研究方法这门课时,我们对近10年的国际SSCI期刊发表的相关论文进行了搜集和整理,我们发现:我们领域常见的研究问题来源主要分为三类。
我们把这三类简单归纳为12个字,就是“加深认识”“改善实践”“改变情景”。下面,我们就向各位老师来具体说明一下这三类研究问题。
第一类,“加深认识”。这类研究问题是为了让我们对某种语言教学/学习现象有更为系统的认识和理解。举个例子来说吧,有些美国老师认为在过去一百年中,美国学生阅读能力存在不断下降的现象,他们认为学生们所读的教材文本难度越来越低了。
为了让人们对这个问题有更全面的认识,加姆森等几位研究者于2013年在Educational Researcher期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题目叫做“Challenging the research base of the 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 A historical reanalysis of text complexity”。他们的研究问题就聚焦在过去100年里,究竟学生们所读的教材文本难度是否真的有所降低。所以,第一类研究问题,旨在加深人们对某种现象的认识,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某个问题。
第二类,“改善实践”。这类研究问题常围绕的是检验某些有助于改善外语教学效果的实践操作主题展开。举个例子来说吧,有些老师认为国外小朋友的读物既简单又真实有趣,可以作为国内外语学习者的阅读材料来使用。
为了检验这一做法是否可行,有两位老师——斯图尔特和约翰做了一个研究,他们的研究结果于2013年发表在了TESOL Quarterly这个期刊上,题目叫做“Is text written for children useful for L2 extensive reading?”,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国外小朋友读物的词汇需求量很大,并不是认为的那么简单易懂。所以,第二类研究问题,是对我们的教学实践的改善进行探索,通过研究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外语教学实践。
第三类,“改变情景”。这类研究问题通常是用来检验前人的某个研究成果或结论,在新的研究情境中是否同样适用或者会不会有其他的新发现。举个例子来说吧,刚才我们提到的“distinguishing features”在口语评估中的研究,之前主要是在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研究中进行实证探索的。
上文中提到的我们2013年发表在Language Testing期刊上那篇关于“distinguishing features”的论文,则是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研究情景中来实施的,主要研究的是汉语学习者口语表现中的区别性特征对口语成绩的影响。所以,第三类研究问题,就是在改变了研究情景之后,我们再来看看结果是否会有不同,会不会产生新的结论或者新的发现。
以上呢,就是我们认为的研究问题的三种主要来源:一是对加深对现象的认识,二是对实践的改良,三是对研究情景的改换。
3. 量化研究问题的分类和表述
那么,究竟什么是量化研究问题呢?简单来说,量化问题问的是精确化的数值问题,需要我们使用精确的数字来进行回答。当然,由于应用语言学领域中的量化问题比较复杂,我们把大家最常见的量化问题分成了三类。
第一类,问的是数值的多少,我们一般叫做“找多少”问题。比如有的老师想了解一下自己班里学生的词汇量有多大,这类研究就是在找词汇量这个数值的多少。
第二类,问的是数值的关系,我们一般叫做“找关系”问题。比如有的老师想看看他们班学生的词汇量大小和阅读成绩之间是否有相关性,这个研究就是在找词汇量和阅读成绩这两种数值之间的关系。
第三类,问的是数值的差异,我们一般叫做“找差异”问题。比如有的老师想看看一班学生的阅读成绩和二班学生的阅读成绩是否有差异,那么,这个研究就是在找两个班学生阅读成绩数值之间的差异。
对应不同类型的量化研究问题,我们就需要采取不同的统计方法来解决。对于“找多少”问题呢,我们常用的统计方法就是“描述性统计”;对于“找关系”问题呢,我们常用的统计方法就是“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对于“找差异”问题呢,我们常用的统计方法就是“t检验”和“方差分析”。各位老师可以根据这样的对应关系,来选用具体的统计方法。
刚才跟各位老师分享了应用语言学领域中最为常见的研究问题的分类,我把它们简单地总结为“三找”,也就是“找多少”“找关系”和“找差异”。熟悉了研究问题的大致分类后,我想大家还关心的是,在撰写论文时,到底如何才能对我们的研究问题进行恰当的表述。
接下来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看看,这三类研究问题在具体的研究中是如何表述的吧。我们还是以国际SSCI期刊论文的研究问题为例。
刚才我们提到了斯图尔特和约翰2013年发表在TESOL Quarterly的一篇论文,这篇论文的研究问题是典型的“找多少”问题。
下图中是这篇论文的研究问题,大家注意红色标注的部分。
从图片中,大家可以看到——第一个研究问题表述的关键词是What is,问的是vocabulary size,也就是“词汇量”的多少;第二个研究问题表述的关键词是Does…more than,问的是coverage of text,也就是文本覆盖率的多少,然后来比较大小;第三个研究问题表述的关键词是Is…same,同样问的也是“词汇量”的多少,然后比较是否一样。
从研究问题的表述上,我们可以看出,关于“找多少”的研究问题,可以用以下的表述结构:
-
What is...;
-
Does more/ less...than;
-
Is...same/ different for.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刚才提到的我们2013年发表在Language Testing上的“distinguishing features”那篇论文。这篇论文的研究问题是典型的“找关系”问题。下图中是这篇论文的研究问题,同样,大家注意红色标注的部分。
从图中,大家可以看到——第一个研究问题表述的关键词是relate to,问的是每一个区别性特征each of the distinguishing features与口语分数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一对一的“相关关系”;第二个研究问题表述的关键词是contribute to,问的是所有的区别性特征与分数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多对一的“回归关系”。从他们的研究问题表述上,我们可以看出,关于“找关系”的研究问题,可以用以下的表述结构:
-
relate to,一对一找关系,就是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
-
contribute to,多对一找关系,就是多个事物和一个事物之间的关系。
最后,我们一起来看看2008年发表在Applied Linguistics期刊上的一篇论文,题目叫做“Assessed levels of second language speaking proficiency: How distinct?”。这篇论文的研究问题是典型的“找差异”问题。下图中是这篇论文的研究问题,还是一样,大家着重关注红色标注的部分。
从图中,大家可以看到——第一个研究问题表述的关键词是differ by,问的是口语任务表现performance在不同分数等级level上有什么差异。然后第二个研究问题的关键词是what,紧接着问在五个不同分数等级上差异最明显的特征有哪些。从他们的研究问题表述上,我们可以看出,关于“找差异”的研究问题,可以用以下的表述结构:differ by…; What…,比较差异、找出差异。从刚才讲述的三类研究问题的表述中,可以看出,尽管研究问题的表述千差万别,但都能找到表述的一些共同点。我们也建议大家在平时阅读学术论文的时候,多留心研究问题的表述,多积累一下常用的表述词语和句子,这对未来论文写作大有帮助。
到这里,我们对以上内容进行一个小结吧。我们首先和各位老师分享了研究问题“承上启下、核心枢纽”的作用。紧接着谈了研究问题的三大来源,也就是“加深认识”“改善实践”“改变情景”。最后,和老师们分享了量化研究问题的分类,包括“找多少”“找关系”和“找差异”三种类型,以及各自类型的英文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