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中国高校外语慕课联盟成立大会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行。会议当天举办了两场专题报告、一场圆桌论坛以及四场院校的交流分享。与会专家围绕中国慕课的建设及可持续性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下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等话题进行了交流探讨,并就各自院校的慕课建设进行了经验分享和深入分析。

 

专题报告:回顾学科历史 探讨技术未来

 

专题报告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教务处处长金利民主持,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中心主任郑勤华及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董剑桥分别发言。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务处处长金利民

 

郑勤华教授以“中国MOOCs的建设与发展”为主题,首先回顾了慕课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并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慕课建设的现状。郑勤华教授及其团队从2015年开始对全国最主要、课程含量最大的14个在线课程平台进行调研,基于研究成果,郑勤华教授表示,突破相对单一的教学模式,促进深层次交互学习,是外语慕课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需要有良好的学习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学习素养的培养:“这是中国高校外语慕课联盟成立的意义和做法,将来的专业会由不同的学校、专业课程组成,会由跨校、跨国的资源构建而成。西方“微专业”的课程体系,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中心主任郑勤华

 

董剑桥教授则从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及不断深化入手,就“外语慕课可持续发展的思考”进行了探讨。他认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慕课建设应“完善课程内容,知晓技术应用的所以然,理解慕课之于高校教育的有效性”。

 

他同时指出,教师要了解学生特点和学习的问题、教材的批判性选择、掌握通用的软件等等,教师的慕课素养提升是慕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问题。这并不是指教师要成为“技术的行家”,而是要善用团队,掌握最基本、最本质的问题,就能够分析、制作出符合未来趋势的各种形式的慕课。

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董剑桥

 

圆桌论坛:把脉政策趋势 培养国际人才

 

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进一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带来了重大战略机遇,也使具有出色外语能力、通晓国际规则、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沟通能力的复合型高端人才成为高等教育的重点培养方向。

 

针对国家政策的变化和高等教育未来发展趋势,在中国高校外语慕课联盟成立当天,还举行了圆桌论坛,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守仁、大连外国语大学校长刘宏、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贾文键、国际关系学院教务处处长许可、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董剑桥就“‘一带一路’背景下慕课建设对推动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意义”这个话题进行了讨论,论坛由外研社综语分社社长彭冬林主持。

王守仁教授指出,我国的慕课建设由国家主导,符合国家发展需要和高等教育变革趋势,在教育界“风头正劲”。但是外语类慕课由于专业的独特性,课程设计具有一定难度,应多考虑兄弟学科之间的交流和互相促进。王守仁教授建议,各高校之间要有“共同体”意识,通过中国高校外语慕课联盟,尝试多模式建设和应用;慕课的设计要精短化、碎片化,注重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确保其有效完成并获得知识,同时做到教、学、评三者深度融合,才能达到应用慕课的初衷。

关于“慕课对综合语种的推进意义”这个问题,董剑桥教授认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的不断深化,我国的综合语种正在逐步“走出去”,更具国际化特征。“虽然综合语种的受众面较小,但慕课能够超越物理空间,使‘小语种’变成‘小语种之中的大学科’。”

 

刘宏校长则表示,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促使我国的高等外语教育走进了“新时代”,借助慕课等在线教育方式,能够将中国故事、中国文化推向世界。故此,我们应从未来人才培养的角度思考慕课建设的建设和未来。刘宏校长建议,联盟要精炼地确认自身想法,广泛听取专家意见,研究现有慕课形式,了解院校管理者和教师的想法;通过联盟推动外语教育的变革,使人才培养质量有所提升。

贾文键副校长从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角度阐述了慕课建设的现状和未来趋势。他指出,北外目前共有73门与我国建交国家语种的课程,承担了国家委托的开设建交国家语言学习的重任。为了使课程底蕴更加深厚,我国高等院校应携手共进,利用突破地理限制的网络空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直面新技术带来的更多机遇——联盟正是应运而生。联盟所依托的Unipus智慧教育平台,有技术、渠道、能力、优势,能够在现有基础上丰富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教师的能力提升,为国家人才培养保驾护航。

国际关系学院教务处处长许可则指出,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未来国际发展和社会前进对人才的要求,而混合式教学模式为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平台和机会。通过慕课,学生能够实现从知识向能力转变的进一步内化,也能够从一定程度上解决教学分层的问题。许可处长指出,在联盟的未来建设中,应充分考虑不同学科、不同课程的设计,设计要更符合外语教学规律。

院校分享:探究经验成果 创新慕课教学

 

随着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使高等外语教学进入智能化、感知化、泛在化的智慧教学阶段,各大高校对慕课学科建设和课程设计均有尝试,并与外研社Unipus进行过合作共建。在下午的会议中,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教务处副处长苏莹莹主持,来自清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青岛大学、吉林大学的专家们分享了各自院校在慕课教学方面的实践体会和真知灼见,并就自身的应用成果进行了深入探讨。

 

清华大学外语系副教授杨芳以“《生活英语听说》慕课研发与团队成长”为题进行了分享,她指出,慕课的设计是关键,要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其合作能力,使学生对学习有所期待、想要挑战。杨芳副教授认为在设计慕课时,要注意因材施教、适时调整,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她期待能够通过中国高校外语慕课联盟所提供的资源共享的线上教育方式,加强对我国落后和偏远地区教师的培训,推进教育资源公平化进程。

清华大学外语系副教授杨芳

 

“如何让慕课芳华永驻?”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胡杰辉以“建以致用:基于慕课的外语混合式教学探索”为题,探讨了慕课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我们需要解决‘单向参与问题’,其实现手段是基于慕课的混合式学习。教育技术、成效为本,混合教学、设计为魂。唯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胡杰辉副院长指出,高等教育应该注重课堂学习与慕课学习的融合,做到“输出促学”“精准补学”“适当导学”和“以评促学”,通过完整的过程体系切实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胡杰辉

 

青岛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院长李秀清则阐述了“依托国家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推进教学创新与教师发展”。她指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已经纵深发展,“改到深处是课程改革,改到痛处是教师改革”,通过教学创新促进教师发展是未来趋势。“做慕课,尤其是在设计课程内涵和课程内容的时候,要紧随国家政策,要关注学生需求。‘微’是外在表现,课程才是本质。”

青岛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院长李秀清

 

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副教授林娟最后解读了“信息化环境下吉林大学外语慕课建设: 现状、挑战与方向”。林娟副教授认为,诚如王守仁教授所言,“慕课应服务本校”,课程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要具有泛在化、灵活机动的特点,课程形式趣味新鲜。她指出,“慕课推进的每个环节都是互相影响的,我国高等外语慕课建设任重道远,希望联盟成员校之间能够携手前行,合力打造教学共同体,共同进步。”

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副教授林娟

 

举证详细的专题报告、高屋建瓴的圆桌论坛、开心见诚的经验分享,赢得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参会的华南师范大学外院院长谷红丽表示,“这次会议收获很大。会议规格高,发言人既有对慕课宏观上的解读,也有操作层面的经验介绍。我准备回去后组织开展慕课课程建设!” 

 

黑龙江大学应用外语学院的刘辉老师则称,“本次会议既展现出高校决策层对慕课发展高屋建瓴的宏大设计,又体现了管理层为慕课推广所做的不懈努力,同时也呈现了一线教师在慕课建设中的心路历程,为与会嘉宾奉献了一场丰富的学术饕餮。感谢北京外国语大学和外研社为本次学术盛宴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时代发展、技术变迁、国家需求共同决定了我国高等外语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正如诸位专家所言,我国高校对慕课等现代教育技术的探究应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继往开来,以新技术、新理念带动高等外语教育的发展变革。期待依托中国高校外语慕课联盟的作用,各院校能够各取所长、共享共建,在未来的道路上提升自身、服务大众,携手迎来我国高等外语教育的发展共赢。

 

大会主旨报告下载

扫描右侧二维码

关注“Unipus教师发展

回复关键词“CMFS

即可获取下载链接

教学科研,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