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小编和许久不见的好友吃了顿饭。对方是个医生,百忙之中抽空跑来,匆匆吃完立刻赶回医院。席间聊起她忙碌无休的工作、远低于世人眼中高薪的待遇以及“高危”的工作环境,小编有点不理解这位考上北大硕博连读的学霸为何要去做这么份工作。问她,她抬头苦笑了一下,答:“老土得很,为了救死扶伤。”
小编脑子里闪出两个大字:“情怀。”
情怀,大概是最近最流行的两个字了。奥运情怀、国漫情怀、科幻情怀……就连8月11日本该严肃的Unipus教师之约座谈会,也一改前四期探讨大学外语教师们在职业发展道路上从哪里来、往哪里去的画风,“老”教授的倾情讲述、“新”教师的追问和分享,让小编再一次看到了大学外语教师们从未改变的初衷和情怀。
知不足与不知足:大学英语教师“自救”式内涵学习与发展
“当我们为奢侈的生活而疲于奔波的时候,幸福和生活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 ——苏格拉底
《礼记·学记》中有句话:“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放到我国的高校外语教师行业中,体现在:
“重知识,轻识知;重科研,轻教研;重传授,轻协商;重指导,轻建构;……——韩刚教授
宁夏大学李玉红教授结合这些问题进行了反思,并分享了大学英语教师如何“自救”。她认为教师首先应该是出色的学生,要乐于学习、勇于学习、坚持学习;要习于总结,勤于动手,善于思考。不要单打独斗,在一个教师学习共同体中找到归属感,基于项目的开展增强与同事之间的分享和交流,积极探索教学科研,不断在实践中去试验、试错,不断反思、进步。
你最常思考的那件事:大学英语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
First they laugh at you, then they ignore you, then they fight with you, then you win. ——Mohandas Gandhi
“作为外语教师,你最经常思考的问题是什么?”邢台学院刘彦芬教授拿起话筒便抛出这样一个问题。
“想我能给学生带来什么?”
“想怎么让学生爱学、爱上课?”
“想……”
在场老师们和小编都开始积极思考这个问题。
“我经常在想的是,这节课结束后我有没有很兴奋很激动到难以自拔,到逢人便讲,如果有,我觉得这节课还行;如果没有,我会很沮丧。”刘教授的答案让现场掌声雷动。
以此为开端,刘教授开始幽默地讲述自己的教师职业发展之路,从中学教师,到大学教师;从参与美国volunteer programm的学习,到负责与澳大利亚墨尔本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办学项目;从语言学到经济学;从跨文化理论教学到面前的跨文化问题处理……她的每一步都是在用努力和实力证明自己,每一次的转折都是因为做了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从而为自己打开一扇又一扇窗。而这一切的根本,还是在于想要提升自己、提升自己的教学,想要以此来实现对学生学习的提升。
当刘教授讲到与墨尔本大学合作办学中的种种跨文化摩擦时,引发了很多位参会教师的共鸣。老师们从对于学生考试分数的处理方式,讨论到中西方的教育理念和对规则的理解差异。贵州大学的一位老师忍不住分享了自己的类似经历和处理办法。老师们被勾起了话匣子,纷纷开始聊起自己的经历和困惑,一时间现场气氛更加热络。
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你我心中的 那一份师者情怀
最终,老师们又讨论回教育的本源。大家一致认为,回归教育本质,让制度透明,注重形成性评估,关心学生的成长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毕竟,“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既是古训,也是老师们一朝选择这个职业的初衷。尽管这个职业并不像外人想得那样高薪和光鲜,尽管有着各种鲜为人知的艰辛和困惑,老师们依然为了自己的初衷和那一份“师者情怀”而坚持在这条路上。
看到大家畅所欲言,有些老师因为其他人的一席话茅塞顿开,紧缩的眉头舒展放松,小编也倍感欣慰——毕竟,为老师们提供交流和共享的平台、助力老师们的个人发展,是Unipus教师之约乃至Unipus推出高校外语教师发展解决方案的初衷。说到底,我们也是有着这样的“情怀”。
小编不禁想起了在2016暑期骨干研修班第一期中,周燕教授所讲过的话。在授课中,周教授反复强调,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外语教师,首先要有继承优良传统的责任担当,同时要有学科情怀和教育情怀。对于学生来说,教师不仅仅是教学实践活动的主导者、设计者,更是不可替代的对话者,是促进学生语言产出的“脚手架”。教师应该与学生一起内省,不断发现自我,认识自我。通过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情感互动,促使有效学习发生,唤醒学生,实现自我解放。
是的,这就是一名大学外语教师的“情怀”。在这个暑假,小编与各位老师一起经历了5场座谈,每一次都带来不同的启发和感动,在最后的这个晚上,小编摘了几句老师们的话,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些朴实无华的“师者情怀”。
“不要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就放弃尝试,不能因为一次被拒绝就不再争取。在美国加州州立大学访学期间,我旁听美国历史课程,从开始老师的无视到最后老师把PPT打印出来送给我说‘Ping, these are especially for you, so don't let others know!’,中间有我太多的热爱、勤奋、坚持。——刘萍教授 华南农业大学
“希望我们都能够认真对待每一次授课,哪怕是重复讲授的课程。科研不能太功利,积累达到一定程度自然会有收获,如果以10年为单位用心投入,一定能获得不俗的成果。我走在这条路上,一路艰辛,一路风景。——陈浩副教授 北京工业大学
“我们做科研一定要入圈入流,争取参加国际会议的机会,和领域内的专家交流,敢于向国际期刊投稿。并且,我们个人的选题,发展方向一定要和学院、学校,乃至国家的大方向一致。——宋美华副教授 西南交通大学
“读研时,全班只有我是‘孩子妈’,为了赶上别人的节奏我只能更勤快,听课听讲座时抓住自己感兴趣的点,追着老师、专家去问,找到值得研究的方向后,我连续几天泡在图书馆里……我把老师留的每一次作业都写成了论文。——李凤杰教授 天津财经大学
“我有一个本子,每次上完课回家路上自己的反思、优化课堂设计的想法都马上记下来;每次研修、听讲座、和同行交流所激发的灵感火花,也都马上记下来。长期积累,写论文的时候去回顾,去拓展,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是非常不一样的。——李玉红教授 宁夏大学
“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就是把握机会,迎接挑战,当别人觉得太辛苦了,我就觉得太刺激了。只有把外部压力转化为内部动力,才能挖掘、发挥、实现自己的价值。——刘彦芬教授 邢台学院
来自U讲堂的推荐
跨文化语言教学之新动向
课程结合具体实例,系统讲解目前跨文化语言教学最新的发展动向,详细分析如何实施从“文化” 语言教学到 “跨文化” 语言教学的转变,以及 “跨文化” 语言教学到 “跨文化公民教育” 的转变。
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能力培养
课程系统讲解了跨文化能力的构成要素及培养方法,同时结合具体实例,探讨了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有针对性的活动,有效提升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与能力。课程还介绍了跨文化能力的评估模式和与跨文化教学结合的研究方法、国内外有关教学中跨文化能力培养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