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宾:张丹阳

东北大学 新闻系(网络传媒方向)学士

伦敦大学学院 教育研究院 应用语言学 + 教育科技 双硕士

剑桥大学 教育学 英语语言教育与教育科技方向  博士

2014年8月,带着梦想和对未来未知生活的一点点小恐惧,我第一次踏上欧洲大陆,来到了英国。经历转专业申请,我有幸能成为UCL-IOE应用语言学专业的一名硕士研究生。那时的我,别说对英国教育体系、模式和风格驾轻就熟,就连什么是应用语言学、学了应用语言学能干什么我都一无所知。所有的选择和决定都来源于自己对教育尤其是语言教育的梦想与执念。

新闻 - 教育,我的跨专业研究生申请

 

在本科阶段,我就读的是新闻学专业(网络传媒)方向。大学四年里,我很喜欢这个专业,享受其中。但不得不承认,从小到大,栽培我的老师对我的影响非常大,他们有的和蔼可亲、循循善诱,有的教学有方、严格要求。这些指导并见证我成长的老师们对学生们付出的点点滴滴,让我对教育这一行业充满了憧憬。大学四年间,我参加了大大小小的支教活动,也有过家教经历,我很享受将知识和自身经历分享给孩子们的过程,想做一名老师,永远将爱和知识传递下去,也许这就是一种梦想吧。

 

但除了这些课外经历,我并没有过多的和教育学相关的科研经历。申请伦敦大学学院教育研究院,是我一个冒险的决定。从大三准备留学申请开始,我在积累课外教学经历的同时,尽力让自己的”硬实力”得到提高:例如雅思考试,例如学术GPA和学术成果,例如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等等。我们都知道想要申请名校,各方面能力都要求很高,何况是我这种不是科班出身的学生呢。

 在英语备考方面 

我在大三前雅思只有6.5分,六级也不过500分出头;大三树立申请目标以后,我每天坚持6小时以上的英语学习,买的真题练习题有50本以上,真题基本做了5遍以上。面对自己比较薄弱的口语,我每天早上6点半到学校的中心花园对着大树一遍一遍练习。

 

 在学术方面 

大三前我的均分只有80分左右,大三大四两年,我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术上,专业课均分达到92分,四年总均分也达到88分。除此之外,大三时,我在老师的帮助下,开始独立的学术研究并发表论文。虽然和教育学并不十分相关,但也在一方面证明了我的学术能力。

 

 在国际交流方面 

我在大三寒假到了美国,参加了为期21天的交换项目,在此期间,团队深入美国社会进行教育、慈善、医疗、公共服务、志愿服务等方面的调研,提高了国际交流的能力;在寄宿家庭生活,融入美国人的文化生活。

 

在大四准备申请材料时,我对自己CV和PS中和教育经历相关的部分做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在PS中写出了为什么要选择去做和教育相关的实践活动,以及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什么,最终决定申请教育学专业。经过身边良师益友和家人的支持和陪伴,还有自己不懈的努力,我最终成功拿到伦敦大学学院教育研究院和杜伦大学的教育学offer。

我与伦敦

 

在心理方面,准备出国的那段时间,对未来的国外生活充满的期待大于不舍和焦虑,总希望早点毕业,早点开始国外精彩的生活。但随着出国的日期一步步接近,换uncon换cas体检办签证……所有的一切都让我越来越焦虑。

 

我开始去想如何去学习一个自己从未接触过的专业,如何在全英文的环境下学习生活,如何与同学相处,如何承受孤独,如何克服学习和生活中由于文化差异导致的困难,如何承担起所有的一切……在我踏出国门飞向英国的那天,我内心的焦虑远远大过期待,心理压力十分大。陌生的环境,让我一步步学会独立和忍耐,从纯英文的教学环境,到陌生的专业知识,甚至生活中琐碎的点点滴滴。

 

 不平坦的学习之路 

在学习上,已经习惯于依赖老师和课本的我,并不能适应“放养”式的教学模式,每周听不完的录音、读不完的paper、做不完的activity、复习不完的功课、写不出来的作业,一度让我怀疑过自己学习的能力。继承了国内认真努力的学习态度,我开始“发奋图强”,每一节课前都会把老师布置的reading全部读完,直到现在我都可以马上回忆起来每篇reading被我拿荧光笔标记成一条条七色彩虹的样子,好像只有这样才会有满足感。   

▲给张图随便感受一下

                                     

不过你应该懂,有些时候努力不一定会有收获。

 

第一学期结束后,我自信满满地交了第一篇论文的draft,没日没夜写出的5000字论文中,我用了60多篇参考文献。我以为自己可以得到老师非常好的反馈,可是现实就是那么残酷,我用大量文献堆积出来的论文,像一个个政治问答题的答案,是对文献们很好的总结,但并不是一篇用批判思维独立思考过后完成的优秀论文,也没有得到老师肯定的反馈。

 

在一次次打击和挫折中,我开始明白转变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在阅读令人挠头的英文文献时,我开始注意到了解作者运用连接词/句贯穿全文的意图,掌握英语中连接词/句的重要意义和重要性,开始沉下心来把文献中出现的专业词汇和概念积累下来,开始学会将文献按重要性评级,了解文章各部分的写作目的和主要写作内容,有目的有取舍地进行阅读。我开始去思考——“我真的可以质疑文献中的观点吗?”

 

我们接受的传统文化和教育告诉我们,对待权威要敬畏尊重。可现在,“权威”二字好像天生就是和“挑战”搭配在一起。从那以后,我逐渐注意到这里的课堂上总会有学生举手质疑老师或其他学者的观点,总会有一些文章叫“review”,总会有些discussion由于每个人的观点都不一样而进行不下去。于是,我开始学着在阅读中对比不同学者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开始去想自己的立场到底是什么;我开始在讨论中勇敢地讲话,开始去质疑每一个组员的观点而不是一味地微笑点头;我开始敢于在论文中大胆地表达这些观点,并且增加它们的比重。

 

 生活方式和心理的变化 

和众多留学生一样,因语言和文化差异给我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困难和挑战真不少。比如,来英国之前,我对“等待”二字并没有如此透彻的理解。来到英国以后,我才知道真的什么事情都要预约,什么事情都要等。在中国,办银行卡是最多两个小时就能搞定的事情,但在英国却要好几周,在这期间,如何存储支配自己的日常开销是需要解决的。生病的时候看病需要预约,往往病好了还没有排上号,在这期间,如何自己照顾自己也是需要解决的。

 

人家都说出国的女孩子都会变成女汉子+大厨,我也是一样。自己提10斤矿泉水,自己扛大米,自己搬家,自己买菜、做饭、洗碗、洗衣服……每一次“小艰难”过后,都是一个更强大的自己。另外,英国是一个有自己独特文化并讲究规则的国家,例如坐扶梯必须站右边,动不动就要说sorry,坚决不能迟到,不要问别人薪水等等。一次次的经历中,我逐渐学会在这个社会慢慢适应并立足,慢慢打开心扉,适应“别人家”的规则和处事习惯,也在这一过程中交到了很多朋友。

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加上不懈的努力让我的成绩慢慢有了起色,增加了学习的自信。学业上的自信让我也更加适应英国的生活。一年的研究生学习时光是短暂的,转眼已经春暖花开,进入到了撰写毕业论文的阶段。在拼命的读书码字之余,我也在思考我的未来该何去何从。

 

我做了一个可能改变我人生轨迹的决定——再读一个硕士。

 

这个决定背后所经历的挣扎,好像只有自己清楚。这一年不仅用来积淀自己的专业知识,更是用时间去思考自己的未来。和前一年不同,这一年的我除了读书,还做了很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担任UCL Institute of Education的国际学生大使,管理IOE的官方微信微博账号;担任专业学术代表,代表学生和老师做学术方面的沟通与交流;参与CERA年会的组织筹备并担任session chair;在伦敦一所中文学校担任兼职普通话教师……

所有感兴趣的、能让我留学生活丰富多彩的事情我都会去积极尝试,并努力把它们做好;同时,我开始了我的PhD之路。

出国的第一道关卡应该就是语言了,心仪的学校就在那,可雅思怎么也考不过去…… 那么你需要小U来助助力了!

 

快加入小U留学&雅思备考互助QQ群 (362717682)吧!

▲扫描二维码就可加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