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按:继2017年外研社U讲堂推出金檀与陆小飞主编的“语言、数据与研究”系列数字课程以来,一直受到广大外语教师、研究生与高年级本科生的广泛好评。为此,外研社U讲堂决定推出“学者笔谈”,作为该系列课程的一个特色栏目。“学者笔谈”系列由两位主编的线上语音讲座内容所构成,重点分享他们在科研选题、文献阅读、工具使用、数据分析与论文撰写等方面的经验与反思。

今天要与大家分享的是“学者笔谈”系列的第二篇:如何跨学科开展合作?在学科不断交叉融合的时代,高校外语教师与研究生在开展跨学科合作时,时常遇到三大难题:

 

如何形成跨学科问题?

如何设计跨学科方法?

如何撰写跨学科论文?

 

为解决以上难题,Unipus教师发展特邀中山大学金檀博士分享他与合作者对此的看法与建议。

 

本文分三部分:

(1)跨学科问题发现,建议培养多学科视野。科普读物、综合期刊、专题沟通,是拓宽视野的可行方案。

(2)跨学科方法设计,建议采取多层次融合。直接应用、简单交叉、深度融合,是方法融合的多种方式。

(3)跨学科论文撰写,建议进行多方面协作。定位期刊、明确分工、关注读者,是开展协作的有效途径。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金檀博士与他的合作者跨学科开展合作的故事。

主讲人:金檀

香港中文大学博士,现任中山大学副研究员,主编外研社U讲堂“语言、数据与研究”系列数字课程,现已推出《阿檀小倪讲量化》《量化工具百宝箱》《论文发表学者谈》等三季课程。研究方向为语言测试与人工智能,设计“口语模糊评分法”,实现评分自信程度的量化数值估算 (Language Testing, 2012, 2013); 开发“英语文本指难针”,搭建文本难度调控的人机合作机制 (TESOL Quarterly, 2016, 2017)。目前主持建设“演讲例据语料库”,研制演讲例据使用的区别特征标准。

 

交叉学科:如何跨学科开展合作?

1. 跨学科问题发现

刚开始接触到跨学科问题,还是在上海交通大学读硕士那会。记得当时,我选了一门公选课。在那个课上,有来自交大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同学。中午下课,就与一名自动化专业的同学,一起在食堂吃饭。那时天气还比较热,都开了电风扇,但是电风扇的快慢都不太一样。我和那名同学,开玩笑地说,看来电风扇的快慢很难把握呀。没想到那名同学,就开始和我介绍,在他们专业内,这还是一门学问呢,叫模糊数学。现实生活中的“快慢”“冷热”,都很难有精确的标准,但是都可以通过模糊数学来研究和评判。

 

我一听他介绍,立刻就有了兴趣。因为我是从事语言测试研究的,尤其是口语测试的评分研究。我立刻联想到,评分员打分时,“优秀”“良好”“一般”这些等级之间,也是很难有精确的界限的啊。是否也可以通过“模糊数学”来解决呢?但当时有些担心,因为我是文科生,估计去看“模糊数学”的专业书籍,可能看不懂吧。于是就先找了一本科普读物来看。后来我找到了 “院士科普书系”中刘应明老师和任平老师的《模糊性——精确性的另一半》这本书。

 

非常感谢这本科普读物,让我对“模糊数学”的基本原理与相关知识有了大致的了解。其实,一个大致了解,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告诉你,是否需要在这个相邻学科继续走下去。下图的左边是当时读的那本书。听说现在又出了修订本,还作为“中小学科学素质教育文库”中的一本。其实,这对于外语学科的老师来说,是非常好的。因为有些文科老师,在大学阶段就没有再系统学习数理知识了。读科普读物,对其他学科有个大体的认识,这对于跨学科研究来说,是很有帮助的。

读过了科普读物,如果确定这个相邻学科确实有帮助的话,下面就要读一些专业教材了。学习专业教材,对自己系统掌握这个学科的知识,是很有帮助的。但这也取决于个人的知识基础、专业兴趣,当然还有时间精力,等等。当时,我确定这个学科对我的研究很有帮助以后,就请那名同学推荐了一本教材给我。由于要和自己的研究更为密切的结合,所以就不仅仅是“模糊数学”的科普读物了。这位同学给我推荐了蔡自兴老师的《智能控制——基础与应用》。自己在学习这本教材时,还是非常困难的,当时就是尽力把与自己研究相关的那些章节大致学习了一下。

 

除了阅读科普读物以外,还有一个培养多学科视野的可行方案,就是阅读综合期刊的前沿综述,例如ScienceNature。其实很多前沿综述的可读性还是比较强的。这些前沿综述、介绍或者评论,都是相关领域的知名学者所撰写的,对最新的研究动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或评述。不是这个学科的读者,读后也能大致了解相关情况。还记得Nature有一期的封面很有意思,就是关于跨学科的。在我自己后来的研究中,经常需要自然语言处理的相关技术。还记得2015年Science刊发了一篇关于自然语言处理的综述,让我那时对最新的相关进展有了一个大致了解。下图的左边是当时Nature的那一期封面,右边是Science当时的那篇综述。

我们也建议大家,如果您或您的学校订阅了Science这个期刊,可以把这个期刊目录的网址,添加到您的浏览器收藏夹。有空时可以打开看看。我每次打开时,都很喜欢Science的封面图片。大家可以尝试一下,例如下面这张图片显示的就是Science2017年的部分封面。

网址:http://science.sciencemag.org/

content/by/year

 

当大致了解了相关学科的基本信息或最新发展动态以后,就可以尝试形成自己的研究选题了。例如,在了解了模糊数学与智能控制以后,我当时就想到,可否研究“模糊评分方法”。由于自己对模糊数学与智能控制的掌握并不是很系统,所以当时又请了工科专业背景的同学,就我这个选题进行了专题沟通。进行专题沟通的前提是,自己必须对跨学科的选题有了大致的想法,知道别人学科中哪一方面可以用于你的研究。在进行专题沟通之前,一定要详细地描述你们学科的背景,并大致说明与你选题相关的学科内容,例如模糊评分方法中需要的隶属度函数与推理规则,等等。这样一来,就可以大大提高专题讨论的效率、有的放矢。

 

专题讨论的主要目的,是邀请相关学科的专业人士,对你选题的可行性进行论证。例如,我当时做的是口语测试的“模糊评分方法”,尽管我想基于模糊控制,设计一个模糊评分方法,我并不知道实现起来的具体难度有多大。在专题讨论中,几名工科专业背景的同学告知,实现起来难度并不是很大,但在前期工作中要做好相关准备。同时,这几名同学还为我的选题提了一些改进建议,例如:可以尝试设计多种模糊评分方法。专题讨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根据你的研究进度灵活安排的。后来,我又邀请这几名同学进行了多次讨论,最终形成了“模糊评分方法”的几个研究问题。这些研究问题,最终也成了我硕士论文的研究问题。

 

由此可见,在跨学科研究问题的发现过程中,通过科普读物,可以对相关学科有一个大致理解;通过综合期刊的文献综述,可以紧跟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这样一来,自己可以大致知道,相关学科能够帮助你解决什么样的研究选题。在大致确定了研究选题后,可以邀请相关学科的专家,来讨论你的选题,从而进一步论证研究的可行性,最终明确你的跨学科研究问题。

 

2. 跨学科方法设计

在有了自己的跨学科研究问题以后呢,就需要进一步设计相应的跨学科方法了。跨学科方法在设计时,需要对相关学科的方法进行融合,但是融合的程度是不一样的。我们觉得,大致可以分成三种:一是,直接应用,就是相邻学科的方法,可以直接解决你的问题,直接拿来使用;二是,简单交叉,就是相邻学科的方法,并不能直接拿来就用,而是需要根据各自学科的方法进行简单调整;三是,深度融合,就是简单调整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了,要进行更进一步的融合。通常深度融合需要在简单交叉后,再根据方法的效果进行改善。

 

用我们研究“模糊评分方法”的例子来进行说明吧。当时接触到了“智能控制”,觉得里面关于模糊控制的相关方法,可以直接用来设计口语测试的“模糊评分方法”。然而,口语测试的人工评分,与模糊控制的经典运用,还是存在不小的差异。直接运用起来有难度。后来,我们对人工评分的方法进行了略微的调整,邀请评分员对自己的评分自信,做出程度上的评定。这样一来,后续就可以运用模糊控制,来设计口语测试“模糊评分方法”了。关于口语测试模糊评分方法的设计,可以参考我们2008年发表在《现代外语》第2期上的一篇论文“口语测试模糊评分方法设计及实验研究”。以下是这篇论文的图片。

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对口语测试的人工评分方法与智能控制中的模糊控制方法进行了简单交叉。由于是简单交叉,我们还根据人工评分方法与模糊控制方法各自的特点,把“模糊评分方法”分成了三种类型,也就是:整体主观模糊评分法; 分项主观模糊评分推理法; 分项主观模糊评分加权法。2008年那篇论文中,通过图5进行了简要的说明。下图就是当时的图5,大家可以看一下。观察以后,大家可以发现,这种跨学科方法基本上是结合了两个学科各自方法的特点设计而成的。

口语测试“模糊评分方法”的研究成果,在2008年发表以后,我们还继续进行了研究。在后续的运用中,我们发现,这种简单交叉所设计的方法,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在口语测试评分方法方面,我们并没有考虑到,评分员在评定自己打分的自信程度时,通常都是在相邻等级很犹豫;在模糊控制的隶属度函数设定方面,我们也没有考虑到学生语言能力分布等因素。因此,后来我们又进一步优化了原来设计的“模糊评分方法”。后来的优化研究成果,我们发表在了2012年Language Testing的第一期上。下面是关于这篇论文的两张图片。第一张是关于这篇论文的基本信息,第二张是优化后的“模糊评分方法”的算法流程图,具体说明可参考这篇论文的第51页。

由此可见,“模糊评分方法”不再是口语测试评分方法与模糊控制方法的略微调整与简单交叉,而是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的深度融合。同时,这种“深度融合”的方法,是为了解决口语测试评分方法的两个难点问题:一是相邻等级之间的模糊性,二是不同评分维度上的交叠。也许由于这是跨学科方法的“深度融合”吧,这篇论文后来还接受了当时Language Testing主编的专访,作为Language Testing Podcasts的第8期发布。当时的主编Glenn Fulcher教授2015年在Language Teaching这本国际期刊上,还把该研究列入了二语口语评估国际研究的Research Timeline。下图左边是访谈的Podcast,右边是Research Timeline的那篇文章和其中对我们这篇论文的简介。

好了,到这里,关于“跨学科方法设计”,我们建议有三个层次的融合。第一,是直接应用第二,是简单交叉第三,是深度融合。决定融合层次的关键因素,还是取决于跨学科问题的属性以及不同学科方法上的具体需求。一般来说,直接应用的情况比较少,较为多见的是简单交叉。而深度融合往往是在简单交叉的基础之上,也就是简单交叉的方法在实践应用后,进一步优化和改良的结果。

 

3. 跨学科论文撰写

在完成跨学科方法设计后,就可以进入具体的研究与检验了。那么,研究或检验的成果,要撰写为论文,应该注意些什么呢?下面就分享一些我们自己经历过的故事吧。我们的建议是,进行跨学科论文撰写的协作。为什么需要协作呢?因为研究涉及不同学科之间的专业知识、研究设计以及相关结果的讨论。当然,如果主要的负责人精通多学科知识,可以主笔来完成论文撰写工作。但一般的情况是,由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来主导,其他参与跨学科研究的同事共同完成。

 

我们的第一个建议是,定位期刊。这是什么意思呢?因为你的研究成果可能涉及到不同学科领域,但往往要决定一个特定的领域。当然,也有很多期刊是综合期刊,接收不同领域的研究。但较多的情况是,我们会把论文投到本领域的期刊上。这时,大家就需要先定位一个期刊了,就是这个跨学科研究所解决的问题以及最主要的贡献,是集中在哪一个领域。同时,要看看这一领域内,哪一个期刊对于发表跨学科的研究较为鼓励。我们在完成“模糊评分方法”的优化研究后,讨论了一下这个研究主要贡献还是在语言测试领域内,我们又了解到,Language Testing这个杂志对于跨学科研究还是比较欢迎的。直到现在,Language Testing这个杂志还在主页上,欢迎跨学科的投稿,以下是网站的截图。

我们的第二个建议是,明确分工。由于是跨学科协助来撰写论文,并且每个学科的论文准备与撰写风格是不一样的,所以在论文撰写前,大家一定要进行较为详细的分工讨论。尤其对于不同学科来说,期刊写作的风格和方式可能不大一样。在明确了要投稿的期刊后,可以把近几期发表在这个期刊上的论文,选取1到2篇和大家一起来看看,统一论文撰写的格式、风格与细节。例如:理工科的文献引用方式、文献综述风格,都与我们外语学科的不太一样。同时,论文负责人可以准备一个论文提纲与分工说明。尤其是文献综述和方法设计部分,由于涉及设计到多个学科,可能分的还要再细一些。下图是刚刚提到的,我们2012年在Language Testing发表的那篇论文。左边是研究问题的撰写,右边是运算推理的撰写,就是分工合作完成的。

我们的第三个建议是,关注读者。刚才在第一个建议里,我们提到,要明确某一学科领域中的一种期刊。同时,还要特别注意,要关注这个期刊的目标读者群。这是什么意思呢?因为不同的期刊,有不同的读者群。应用语言学领域的期刊,主要的读者都是应用语言学研究者。因此,在撰写论文时,一定要注意论文的可读性。这一点对我们来说,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尤其是撰写跨学科论文来说,都具有极大的挑战性。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很多应用语言学研究者,并不一定了解多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因此可能不太容易读懂跨学科的研究论文。

 

对于投稿来说,其实最早的读者是主编和审稿人。在论文投稿后,最先读你论文的是主编。只有主编觉得这篇论文适合这个期刊,才会邀请相关审稿人来评审。如果主编或审稿人都觉得这篇论文很难懂的话,论文是很难发表出来的。我们2012年Language Testing那篇论文,在论文评审的过程中,加强可读性成为论文后续修订的最主要工作之一。因此,如果跨学科的论文要投应用语言学领域的期刊,研究团队中应用语言学的研究者要尽量保证,理工科学者所撰写的部分,要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否则,论文评审过程中和论文发表后,会大大加重审稿人和后续读者的阅读负担。其实,很多应用语言学国际期刊都把可读性作为评审稿件的重要标准之一,例如下图是TESOL Quarterly这个期刊的评审建议。

网址: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journal/

10.1002/(ISSN)1545-7249/homepage/ForAuthors.html

 

最后,我们对本文来做个总结吧。如何跨学科开展合作呢?我们建议重点关注三个方面,就是:跨学科问题发现跨学科方法设计跨学科论文撰写。在跨学科发现问题时,我们建议通过科普读物综合期刊专题沟通,来培养多学科视野、形成跨学科研究问题;在跨学科设计方法时,我们建议考虑直接应用简单交叉深度融合,分层次进行方法融合。在跨学科撰写论文时,我们建议通过定位期刊明确分工关注读者,有效开展论文撰写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