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上午,2017“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决赛第三阶段正式拉开帷幕。从第二阶段脱颖而出的24位选手在“千人大礼堂”的舞台上分为8组展开比拼,经过定题演讲、评委提问、拓展演讲以及综合知识抢答4个环节的激烈争夺角逐8张全国总决赛入场券。其余16人则进入“复活”环节,由评委组综合考虑其全场表现后投票决定总决赛最后一席之位。

至近至远世界,至古至今中国

 

历年的演讲大赛赛题都构想巧妙,2017年更是如此。尤其随着高端外语人才培养趋势的变化,8道赛题立意更为高远,从自身看国家、从国家看世界,不仅考查选手的英语运用能力,更关注其跨文化思辨能力和综合知识储备。赛题内容直击国内外政经热点,亦不乏人文关怀:

 

你认为十九大报告中所提到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一代优秀青年”所必须的核心素养是什么?在你心里,什么是衡量“Best University”最重要的维度?在来年的金砖国家电影节上,你会通过怎样的作品表现埃及、墨西哥或泰国的“Where has time gone”?如果你是一名“徽派建筑”的专家,你将如何向外国游客介绍这一在中国文化历史上写出浓墨重彩一笔的建筑风格?以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为素材,拟一篇为剑桥大学交流学生欢迎宴会所准备的致辞;如果过往十年的经济被形容为“水大鱼大”,你将如何为描述未来十年世界经济变革的著作命名?你认为“瓷器(china)”“茶(cha)”“秦(Ch’in)”哪一个是中国的英文“China”最可信的来源?四种动物“事不关己”的故事,带给你怎样的思考?

 

至奇至趣思想,至大至小我心

 

经过前两个阶段比赛的历练,选手们应对挑战的能力更上层楼。24位选手书生意气、挥斥方遒,通过精炼的语言表达、丰沛的情感呈现、灵动的肢体表达、缜密的逻辑思维、深厚的人文素养,向现场评委及观众奉上了一场思想与语言的盛宴。

围绕赛题,选手们进行了精妙绝伦的阐述。他们构思奇巧,从自身经历、未来思考等方面展开陈述。有的选手强调Critical Thinking对未来人才的重要性;有选手回忆诗人生平,将中西文化交融娓娓道来;有选手摇身一变为来自埃及的导演,讲述时间如何见证古老国度的文化变迁:“Where has time gone? Time is buried in history”;而面对“徽式建筑”等一些“专业”问题,选手们则见招拆招,引入中国古老的“风水学”,展示了丰富的文化知识储备和高超的临场应变能力。 

 

此外,选手还进行了1分钟的拓展演讲,对话题进行更深入的论述;而最后的综合知识抢答环节也扣人心弦,内容涵盖人文、社科、艺术等多重门类内容,全面考查选手的综合素养——选手们不仅要“勇于进取”、及时抢答,更要在短时间内做到“深思熟虑”,场面险象环生。如选手猜出了答案是《水浒传》,但却未意识到其英文名称应为All Men Are Brothers,连场下观众也为之遗憾。台上选手抢答、台下观众竞猜,台上台下智慧涌动,整个赛场内兴味盎然。

 

至精至妙提问,至全至深点评

 

2017年“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第三阶段特别邀请了北京外国语大学杨莉芳教授和中央民族大学Mark Levine教授作为提问评委,北京外国语大学任文教授及乔治梅森大学Peter Pober教授作为点评嘉宾。

 

提问嘉宾奇思妙想更甚选手。如“人们在描述自己国家时,常使用‘美丽’这个形容,但你如何解释中国唯独称美国为‘美’国?”“北京大学如果要成为世界顶级名校,是否应照搬哈佛大学的成功经验?”“Best University排名往往来自于西方国家,西方名校上榜也较多,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极具延伸性的问题往往对选手的辩证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做出考验。

 

在点评环节,专家们就选手的表达方式、演讲思路、论据选择等方面进行剖析,指出选手的优势及不足;专家们还凭借自身多年的教学、研究经验以及丰富的人生阅历,为选手讲解赛题的内涵、重点、考查目的等等,并提示选手针对不同的问题,要跳出自我,“站在更高的角度、也许是国家的角度去阐述问题”。

精妙犀利的提问、全面深刻的点评以及幽默风趣的语言,为选手打开思路,引发其多维度的思考,使比赛成为一堂大咖云集、精英汇聚的优质课堂,问以启思、答以明志,台上台下观点碰撞引人深思。

 

经过激烈的竞技,9位选手成功晋级总决赛,将共同角逐2017年“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冠、亚、季军。12月8日,第四阶段“冠军争夺战”精彩来袭,群英竞逐,演讲桂冠究竟花落谁家,敬请拭目以待! 

附:第三阶段晋级名单